當颱風、疫情或意外事件來襲時,長者的日常生活往往首當其衝。根據社署2022年數據,香港約有15%使用的個案曾因緊急狀況中斷服務。此時,靈活運用不僅是權益保障,更可能成為救命關鍵。我們將深入剖析各類危機情境下,如何最大化發揮的應變潛力。
新冠肺炎期間,社署啟動「護老同行」計劃,允許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持有人臨時轉換服務形式。具體應變措施包括:
以2023年初第五波疫情為例,約72%服務機構成功透過調整社區券使用模式,維持了基礎長者照顧服務不中斷。
當受照顧者住院或需臨時醫療支援,可透過「3步應變機制」調整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:
步驟 | 具體行動 | 時效 |
---|---|---|
1. 通報變更 | 致電1823或服務機構專線 | 24小時內 |
2. 服務轉換 | 將陪伴服務轉為送餐/復健 | 即日生效 |
3. 時數調配 | 累積未使用時數可延後 | 最多3個月 |
曾有案例顯示,中風長者透過即時轉換社區券服務,獲得每日2小時的專業復健訓練,恢復進度較常規安排快40%。
面對八號風球或黑色暴雨,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設有雙重保障機制:
以2023年超強颱風「泰利」為例,參與計劃的89%長者表示透過社區券應急措施,基本生活需求獲得保障。
獨居的陳婆婆(78歲)去年因骨折住院,其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迅速調整為:
這種彈性安排讓陳婆婆節省約,000自費醫療開支,且恢復期縮短2個月。這顯示完善的長者照顧服務系統,能將危機轉為適切支援。
建議每位社區券使用者預先準備:
據社署調查,有制定應急計劃的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使用者,危機處理滿意度達92%,遠高於無準備者的67%。
當我們為長輩準備好社區券的各種應變方案,就如同為他們築起一道防護網。從今天開始檢視您的長者照顧服務應急準備度,別讓突發狀況成為照顧缺口。畢竟,真正的安心來自於事前的周全規劃。
0